是什么样的人生,能让数枚勋章在岁月中依然熠熠生辉?是谁用近一个世纪的时光,在枪林弹雨与田间地头书写着不朽的传奇?104岁的冯俊英,一位有着77年党龄的老兵,用他波澜壮阔的一生,给出了最质朴的答案。
“我是1948年2月入党,1945年5月参加八路军。”一有时间,冯老就会拿出挂满军功章的军服,轻轻抚摸着每一枚勋章。这些勋章,不仅是个人荣耀的象征,更是一部镌刻着时代印记的鲜活史书。
“这是抗日战争六十周年纪念章,这是全国解放纪念章……这是抗美援朝和平纪念章,这是渡江战役、淮海战役的……”在冯老平静的叙述中,一段段尘封的历史缓缓展开。
展开剩余80%冯俊英是山东潍坊冶源街道冶南村人。1945年,16岁的他因父母早亡,生活困苦,靠讨饭为生。当时冶源街驻有日军和汉奸,百姓饱受压迫。一次偶然的机会,他遇到了一位八路军便衣——一位曾给他理过发的剃头匠。
“他问我愿不愿意参加八路军,我说:‘管饭不?’他说:‘管饭!’那我就参加!”就这样,冯俊英加入了八路军鲁中三军分区12团3营,成为一名通信员。
在部队里,他第一次感受到了“官兵平等”的温暖。“饿了有饭吃,累了有马骑。”共产党的军队让他找到了家的归属感,也坚定了他保家卫国的信念。
冯俊英和战友们活跃在高密、安丘、昌乐、临朐、青州一带,专打汉奸据点和日寇小股部队。“冶源那边,城里的日本鬼子来增援,一共33个,被我们全部消灭了。”
老人回忆,当时八路军装备落后,白天作战容易吃亏,因此大多选择夜战。“晚上打鬼子,咱们熟悉地形,胜算更大。”冯俊英先后参加了莱芜战役、鲁南战役、孟良崮战役、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多个战役,每一场战役都有他冲锋陷阵的身影。
“这是子弹打到肚子里,医生切开取出来的。”老人指着腹部的伤疤说道。1947年攻打安丘时,他身负重伤,却依然坚持战斗。
1950年,21岁的冯俊英跨过鸭绿江,投身抗美援朝战争。面对装备精良的美军,志愿军战士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战斗。
“美国人连朝鲜的水都不喝,全靠飞机空运物资。我们呢,饿着肚子也得打!”回忆起牺牲的战友,老人声音哽咽:“2000个人里,活下来的就我一个……”
1956年,冯俊英复员回乡,担任临朐县冶源涌泉社生产大队长、冶南村党支部书记。他本有机会留在上海工作,但乡亲们的挽留让他选择留下。“邻居说:‘你在家干,大家伙都欢迎你!’”
在基层岗位上,他始终保持军人作风,清正廉洁,带领群众修水利、搞生产,为村集体建设鞠躬尽瘁。“我干了这么多年书记,从不多占公家一分钱。”
如今,104岁的冯老依然保持着节俭的生活习惯,闲暇时哼唱红色京剧,给孩子们讲述革命故事。他的儿子说:“父亲教导我们,幸福生活是先烈用命换来的,不能忘本。”
“没有我们的拼命流血,哪有今天?”冯俊英常说,“纪念章是光荣的象征,但真正的光荣,是为人民奋斗一生。”
104岁的冯俊英,历经战火洗礼,饱经岁月沧桑,却始终初心不改。那些闪耀的勋章,是他浴血奋战的见证,是他无私奉献的丰碑,更是激励后人奋勇前行的精神火炬。他用一生诠释了共产党员的使命担当,书写了属于一个时代的传奇。
临朐县融媒体中心
编辑:王鹏
一审:尹大伟 陈曦
二审:王春强
三审:陈涛
重要提醒
发布于:山东省线上股票配资平台,网上股票配资平台,配资炒股新手入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