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设备管理协会主办的第七届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交流大会在南京召开,会议公布了全国设备管理与技术创新成果获奖名单,国家电投集团系统内7家单位13项成果入选。
技术类
★特等奖★
中央研究院百千瓦级磁场调制型永磁齿轮变速技术及应用
中央研究院百千瓦级磁场调制型永磁齿轮变速技术及应用作为一种稀土永磁材料创新应用技术,通过永磁磁场实现运动的无接触传递,解决传统电机传动系统中机械齿轮箱在轮齿啮合传动中所固有的摩擦磨损、振动噪音大、传动效率低等问题,进而实现无摩擦磨损、安全可靠、减振降噪、免润滑、过载自保护的高效节能传动,为能源电力领域传动变速装备节能增效、技术升级提供解决方案。该技术成果经中国电机工程学会鉴定为国际领先水平,入选工信部《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节能降碳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4年版)》与《国家工业节能降碳技术应用指南与案例(2024年版)》,获北京市2024年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认证。
★一等奖★
内蒙古公司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技术应用
内蒙古公司直接空冷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技术应用创新采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尖峰加热器”三级供热技术,通过增汽机引射乏汽提升热网回水温度,在不增加燃煤和排放的前提下,实现供热能力增量128兆瓦,新增供热面积337万平方米。投运后,单日供热量突破5.2万吉焦,创公司新高。该项目团队同步优化增汽机噪音控制技术,确保达标排放。年均可节约标煤3.2万吨,降低煤耗10.03克/千瓦时,减排二氧化碳6.98万吨、二氧化硫2169吨,环保效益显著,为燃煤电厂清洁供热提供了高效低碳的新路径。
中央研究院高性能斜温层水蓄热/蓄冷设备及其关键技术
中央研究院高性能斜温层水蓄热/蓄冷设备及其关键技术利用储能介质温度不同、密度不同,实现同一个罐体储存两种温度的介质,主要用于火电“三改联动”、清洁供热和综合智慧能源项目中,是当前最具经济性的储热技术路线之一。目前,中央研究院自主研发的第三代支撑型斜温层水储热技术已完成全链条布局,最大单体常压蓄热罐2.3万立方米,水罐累计体量已近10万立方米。2024年,该技术被中国能源研究会认定为能源行业核心型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入选北京市第二批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被中国节能协会评为综合能源技术创新奖一等奖。
★二等奖★
广西公司坵坪风电场无功补偿设备功率协调优化技术研究
广西公司兴安风电公司坵坪风电场无功补偿设备功率协调优化技术研究通过深入研究风电场和无功补偿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控制机理,建立风电场发电设备与无功补偿设备功率控制的数学模型,实现仿真建模,准确模拟风电场和无功补供设备多工况下的运行特性,形成了适用于坵坪风电场时域模型的系统辨识方法,解构风电场与电网供电系统间的无功功率的交互机理。在减少无功补偿装置用电量,降低电网对风电场功率因数调整费用的基础上,让无功补偿设备充分发挥作用。该技术解决了坵坪风电场因高山风速无规律变化、发电负荷和输变电情况复杂造成的无功电量不平衡,引起输电电压居高不下的问题。
江苏公司海上风电作业人员智能定位安全管理系统
▲江苏公司海上风电作业人员及船舶实时动态分布图。
江苏公司海上风电作业人员智能定位安全管理系统基于UWB技术与5G技术融合的海上风电作业智能安全管控策略,针对海上不确定因素多、有效作业窗口期短、出海作业安全风险高、现场作业安全管控困难等问题,以智能人员定位、两票管理联动、气象预警模型、人员行为分析、异常事件智能判别预警为主要功能,促进出海作业全流程安全管理智能化,达成海上风电作业“事在控”“人在控”“船在控”的安全管理目标,有效提高风险预控效率,为构建本质安全型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江苏公司山地架空输电线路防雷研究及应用
江苏公司山地架空输电线路防雷研究及应用围绕山地防雷这一行业技术难题,采用新型直击雷防护装置,为集电线路和风机提供直击雷防护,让雷电不落到设备区域中,让防护区域中的设备不受雷电的袭击,大大降低风场的雷击事故,保障风场在雷雨季节的生产运行。项目团队采用基于开关型防雷器的新型直击雷防护技术,可以有效应用于贾汪风电场。使用该技术后,贾汪风电场再未发生集电线路雷击跳闸事故,风机也没有遭雷击记录,降低雷击事故率100%。每年可减少电量损失72万千瓦时,减少经济损失190万元。
内蒙古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煤矿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
内蒙古公司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煤矿智能化综合管控平台聚焦煤矿生产过程中效率提升、安全保障等行业难题,以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为核心技术,构建了“云端智能+边缘计算”一体化管控体系,有力支撑露天矿生产运行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同时,该平台具备全景感知、智能预警、自主决策等功能,实现胶带运输无人值守等创新应用,不仅攻克了煤矿安全高效生产等核心难题,更以“少人化、高效化、本质安全化”的实践成果,为煤炭行业智能化升级提供了标杆范例。
管理类
★一等奖★
内蒙古公司智慧矿山综合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
内蒙古公司智慧矿山综合管控技术研究与示范应用聚焦南露天煤矿生产管理需求,集成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1+5+N”智能中枢系统,荣获2024年度国家电投集团科学进步奖一等奖。该平台以安全、智能、绿色、高效为目标,通过物联网实现“人—物”深度互联,整合爆破、运输、环境监测等11类子系统数据,打通信息孤岛,形成全域覆盖的数据采集网络和协同管理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实现海量数据(603138)实时挖掘与决策支持,建立跨部门协同机制,最终达成生产过程全透明、资源调度全优化的目标,推动矿山生产效率提升。
★二等奖★
东北公司供热企业“一舱四维”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智慧供热全息热网3D可视图。
东北公司供热企业“一舱四维”管理模式的创新与实践以“五大智能数据系统”为基础平台,以全景数据驾驶舱为技术载体,通过数据集成分析与可视化呈现手段,构建了决策支持的数字基座;以“四维并进”为运行机制,构建了“状态监控-协同联动-反馈优化-协调发展”四个维度的闭环管理体系;以“点线面体”为制度保障,构建了四阶制度保障体系。“一舱四维”管理模式将数字化管理体系的“硬实力”“软实力”“约束力”三者相结合,实现了数据驱动、运行机制、制度保障的深度融合,三者协同实现了“技术赋能×机制创新×制度进化”的乘数效应,推动企业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螺旋式演进。
东北公司“双碳”目标下火电企业褐煤协同外储双维动态库存管理模式创新实践
东北公司“双碳”目标下火电企业褐煤协同外储双维动态库存管理模式创新实践基于传统火电产业燃料“保供控价”战略定位,通过分析燃料成本波动对企业利润空间的影响,结合褐煤特性与库存优化要求,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协同发力,首创“扇形分层-机械压实-惰性覆盖”煤炭储存技术,依托物流供应链整合等举措,实现智能化管理,成功破解了火电行业褐煤储存难题。2024年,东北公司节约燃料采购成本约7100万元,能源保供能力大幅提升,为北方区域乃至整个火电行业提供了一套可借鉴、具有示范性的褐煤外储整体解决方案。
江西公司粉煤灰装车全过程智能检测与精细化管理实践
江西公司“粉煤灰装车全过程智能检测与精细化管理”聚焦装车对正不准、计量误差等行业痛点,融合计算机图像识别、激光测距、科里奥利质量流量计等先进技术,系统集成LED数字提示与语音播报功能,创新打造“辅助对正+智能计量+人机互动”一体化智能装车系统。该项目显著改善作业精度与现场安全,杜绝人工估重导致的欠装、超装问题,装车效率提升约30%,有效实现“少人、少尘、不超载”的绿色装灰目标。依托项目建设,已申请2项软件著作权与2项实用新型专利,撰写论文1篇,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方案,为火电厂及下游企业绿色高效装灰提供了可靠支撑。
小点子也能迸发大能量
创新的舞台属于每一位奋斗者
让我们以获奖团队为榜样
立足岗位、凝聚智慧、持续探索
用更多闪耀的创新火花
点亮国家电投集团高质量发展的未来
线上股票配资平台,网上股票配资平台,配资炒股新手入门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